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科技馆动态

小科话科普——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啦
时间:2025年04月23日信息来源:展览教育部点击: 字体: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中国航天人正以坚定的步伐踏出一条属于中华民族的探索之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一特殊的日子,承载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与梦想,也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对未知宇宙的探索热情。今年,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在上海市举行,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

小科话科普——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啦! 

2025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突出东方美学,以象征生机与活力的青绿色系融合水墨背景而成,明月近旁是“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身影,展示中国探月工程的丰硕成果,圆月与发射升空的长征火箭组成数字“10”,喻义今年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海报由安徽省设计师方喜节设计。)

“东方红一号” 到如今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多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小科话科普——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啦! 

19704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载人航天领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一飞冲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7次载人飞行任务,将19人21人次送入了空间站。在4月24日第十个航天日当天,万众瞩目的“神舟二十号”将再次肩负使命,搭载3名航天员奔赴太空,开启为期约6 个月的出差之旅,在空间站开展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月球探测方面,“嫦娥六号” 全球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不仅填补了人类在月球背面样本获取上的空白,更推动了国际的合作与知识的共享。今年4月,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得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为更好开展月球起源与演化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火星探测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天问一号” 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留下中国印记。今年,火星探测又将迎来历史时刻,天问二号探测器将择机发射,开启我国深空探测的新征程。计划2030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载人登月、天问三号携带火星土壤返回地球、天问四号远征木星的三大里程碑。

 小科话科普——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啦!

20215157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这是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图片来自新华社)

 小科话科普——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啦!

20247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出舱的画面。图片来自新华社)

展望2025年,我国与欧洲合作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将揭示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过程和变化规律;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将择机发射,服务地震预测研究。中国航天必将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中国航天日,不仅是对过去辉煌成就的纪念,更是对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激励与展望。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同时也鼓励着更多人投身于航天事业,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探索浩瀚宇宙的道路上,中国航天将继续砥砺前行,为人类谋进步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展览教育部 尹笑笑

资料来源:

1、中国日报网 《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在上海举办

2、国家航天局 《2025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正式发布》

3、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发布2025年中国航天工程重点任务》

4、上观新闻《“这可能是个转折点”!中国邀请国际伙伴共探火星,NASA却因削减计划举步维艰》

5、人民网《我国积极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作者:展览教育部 尹笑笑    编辑:吴恒)